各位戶外愛好者好!今天我將探討一個許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:「雨衣的防水性能能持續多久?」讓我們透過具體數據和實際案例來深入探討這個話題。
「雨衣的防水性能能持續多久?」這個問題即使對技術人員來說也很難回答。為什麼呢?因為防水性不是隨著時間逐漸減少的,而是根據使用情況有很大的變化。
如果只是將雨衣存放在衣櫃中,防水性能幾乎不會下降。防水性能下降只發生在實際使用或洗滌時。所以,「能持續多久」這個問題的答案實際上是「取決於你的使用方式」。
DWR(Durable Water Repellent:耐久防水加工)是什麼呢?這是一種應用於面料表面的特殊塗層處理,能防止水分滲透到面料中,並讓水珠在面料表面形成珠狀滾落。
重要的是,DWR提供的是「防水性」,與「防水性能」是不同的。防水性能(耐水壓)指的是雨衣阻擋水分滲透的能力,而防水性則是指排斥水分的能力。這些是不同的功能。
雨衣的防水性能主要因以下三個因素而降低:
當污垢(特別是油脂類)附著在表面時,防水效果會顯著受損。例如,防曬霜沾到雨衣上,那個部位就不再能夠排斥水分了。
實際案例:一位登山嚮導報告說,在使用護手霜後觸摸雨衣袖口,該處的防水性能顯著下降,開始吸收雨水。
反覆接觸水分會逐漸弱化防水處理。尤其是在長時間暴露於強降雨中時,特別明顯。
實際案例:觀察顯示,在連續三天的露營中使用的雨衣,到第三天時防水效果明顯下降,水珠不再在面料表面形成「珠狀」,而是開始擴散。
物理摩擦會逐漸磨損防水塗層。特別是背包肩帶接觸的肩部和背部區域特別容易受到磨損。
實際案例:一位登山者在15次登山中使用同一件雨衣後發現,背包肩帶接觸的肩部區域防水性能下降,導致僅該部位被浸濕,而雨衣其他部分仍保持乾燥。
近年來,出於環保考慮,雨衣的防水處理發生了重大變化。傳統的「氟系」防水劑(PFAS)正在被「PFAS無氟」(不含氟)防水劑所取代。這種變化具體帶來了哪些影響呢?
防水劑根據其化學結構分為以下幾類:
這裡的「C」數字代表碳原子數,數字越小代表安全性越高,尤其是從環境角度來看。
根據KRI的研究數據,C6代謝物在哺乳動物體內的蓄積率約為PFOA(C8代謝物)的1/100,而C4代謝物的蓄積率估計進一步降至1/10~1/100。例如,數據顯示人體內PFOA的半衰期(血液濃度減半所需時間)超過一年,這突顯了長期環境殘留的問題。
PFAS的環境持久性極高,有些物質完全分解可能需要長達1,000年。這促使了出於環保考慮向C0(無氟)選項的轉變。
各類型防水劑的性能特點顯示以下趨勢:
C8(長鏈氟化合物)
C6(短鏈氟化合物)
C0(非氟系統)
根據纖研新聞報導,「C8類型在表面形成整齊的晶體排列,提供高水分和油脂排斥性,而C6及以下則不會結晶,導致性能下降」。這一見解從分子水平解釋了防水性能的差異。
Drop-proof調查顯示,從2014年到2015年的產品模型之間,許多戶外品牌從C8轉向C6處理,防水性能出現了明顯變化。具體而言,排斥水分的能力減弱,水更容易停留在表面上。
特別顯著的變化包括:
隨著PFAS無氟化導致防水持久性降低,讓我們看看用戶可以做什麼,以及製造商正在開發哪些最新技術。
為了實現環保的PFAS無氟防水處理同時保持高防水性能,各種技術創新正在開發中。
為了補充非氟防水劑的性能,一些技術正在開發將創新融入面料結構本身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「生物模擬」技術,這種技術借鑒了自然界的設計理念。
例如,帝人前沿的「Lectus」模仿蓮葉表面結構,在織物結構中融入微小凹凸以排斥水分。同公司的「Minotec」僅在平紋織物的水平方向創造凸起結構,讓水珠通過點接觸沿溝槽滾落。這些方法通過物理結構增強防水性,補充了化學防水劑的功能。
最近,使用納米級微粒在纖維表面應用超薄膜塗層的技術已經商業化。與傳統處理相比,這些技術使用更少的防水劑提供更高的效果,同時減少環境影響。
專業防水處理服務採用「防水塗層」技術,最大限度地減少C6氟化合物分子排列的混亂。這實現了接近C8的防水效果,同時減少環境影響。
雖然噴霧型防水劑難以均勻塗布,但最近「浸泡型」防水劑受到了關注。
例如「超級防水清」等產品,只需將衣物浸泡在水溶液中就能實現均勻的防水處理。根據Jigging Soul的測試,一次處理就能在衣物內外提供均勻的防水效果,比噴霧防水劑更有效率。這也很經濟,每件衣物的成本約為1美元。
同樣,Finetrack的「Care Fine Water Repel」也是一種浸泡型防水劑。YAMAP MAGAZINE驗證確認一次處理後,即使經過約10次洗滌仍能保持防水效果。
熱處理對恢復防水性很有效,這些方法也在不斷改進。ForR測試顯示,適當的熱處理可以「重新激活因摩擦或污垢而平坦化的防水基底」。
具體方法包括:
這些方法獲得專家推薦,對輕微的防水性下降特別有效。
根據最新研究,以下維護週期被推薦以最大化防水性:
Drop-proof調查表明,「不使用不會降低防水性,但使用會降低防水性」,因此根據使用頻率建立適當的維護週期很重要。
最新護理產品包括「一洗」型產品,可同時洗滌和應用防水處理。這些產品節省時間並提供均勻的防水效果。然而,它們的防水性能通常不如分別應用的洗滌劑和防水劑。
各戶外品牌都在應對防水性能挑戰:
巴塔哥尼亞: 他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所有膜和防水處理都不含有意使用的PFAS。他們專注於開發同時保持高防水性和PFAS無氟的技術。
GORE-TEX: 他們推出了PFAS無氟DWR產品,並表示「不必擔心洗滌造成的損壞;實際上,洗滌對最大限度發揮功能至關重要」,從而推廣正確的維護信息。
Mammut: 表示「PFC無氟標籤是使用環保防水劑的產品的證明」,向購買者告知適當護理的重要性。他們推薦定期洗滌和防水恢復處理。
雨衣防水性的持久性根據使用頻率、使用環境和維護頻率而有很大差異。無法給出「持續X個月」這樣的明確答案。
雖然轉向環保的PFAS無氟防水處理對全球環境是顯著正面的,但它也在防水性能持久性方面帶來了挑戰。然而,通過適當的護理和使用方法,這些挑戰是可以克服的。
全球研究和開發提供高防水性和持久性同時保持PFAS無氟的技術仍在繼續。在開發出更好的技術之前,我們用戶應該保持定期護理習慣,並支持減少環境影響的選擇。
為了愉快的戶外活動,讓我們實踐適當的護理,使我們喜愛的雨衣長期保持舒適和功能性!